当然,华晨宇的音乐作品并不全是像《癌》这样极端的例子。他的创作中,确实也有一些不太符合传统审美的元素,像是在《歌手》节目里,他就要求伴唱老师不要用传统的声乐技巧,而是直接用最原始的嘶吼方式来演绎高音,这种方式无疑会让很多人觉得不适应,因为它完全背离了大众对音乐的惯有认知和审美。
在这次专访中,人民文娱也并未回避华晨宇身上存在的争议,而是直指背后的根本原因:华晨宇的个性和音乐风格一直都在挑战传统审美。专访中,华晨宇自己坦言,他目前正深入思考很多哲学问题,并试图将这些思考融入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力求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华晨宇在音乐创作上的坚持,得到了汪峰的高度评价。汪峰认为,华晨宇对于音乐的执着远远超越了技巧本身,这种坚持自我的态度是许多歌手所无法做到的。或许,这也是华晨宇一度在圈内备受争议的原因——他并不只是简单地为市场或流量创作,而是为了自我表达。
然而,尽管华晨宇近年来的创作风格发生了一些转变,他希望在表达个人想法的同时,也能给听众带来一些温暖,但这依然没有解决他两极化评论的根本问题。很多人依然觉得,他的音乐过于个人化,甚至与主流审美存在严重冲突。
张碧晨曾评价华晨宇,说他对待音乐的态度几乎近乎疯狂,而正是这种痴迷,才造就了他音乐的穿透力。如今,华晨宇是少数几个真正专注于音乐创作,而非流量的年轻歌手之一,人民文娱正是因为看重他对于音乐的坚持,才给予了他如此高的评价。
然而,这些努力并非总是能得到大众的认可。就像去年他那场“日出演唱会”,虽然现场气氛感人,观众也享受到了别具一格的体验,但对大多数未能到场的歌迷而言,这不过是一个炫目的噱头罢了。华晨宇的现场表演能力无疑是他的强项,但对于那些不了解他音乐的人来说,缺乏代表作的他,依旧很难让人驻足。
从这次专访来看,华晨宇面临着一个明确的挑战:如何在保持自我表达的同时,也能吸引更广泛的听众群体,尤其是那些对他抱有偏见或“敌意”的观众。尽管如此,华晨宇作为一个注重个人表达的音乐人,他在当今浮躁的娱乐圈中,依然是不可多得的存在。
总的来说,华晨宇依然需要面对许多问题,尤其是如何平衡个人创作与大众审美之间的冲突,但也正是这种坚持个性、不随波逐流的音乐态度,才使得他在这个时代如此独特。在未来,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多像华晨宇这样的创作型歌手,他们带着自己对音乐的独到理解与激情,去探索音乐的新天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