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文字+图片”的黄油相机获300万美元A+轮融资,图片社交的切口还能多小?

专注于“文字+图片”的黄油相机获300万美元A+轮融资,图片社交的切口还能多小?

36氪获悉,黄油相机已于今年3月完成由德讯投资的3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黄油相机是一款为照片添加文字的轻量化拍照应用;`会为用户提供的特色生产工具:字体、贴图等设计元素和模板;在发布内容前,用户可以自己加入字体、贴图设计内容;也可以使用"Ding!"的功能,将其他用户共享出来的图片设计(文字、图形的形状和位置)模板利用在自己的图片上。用户还可将喜欢的图片模板点赞、保存;以便下次更方便的利用。而这项功能也将用户和用户的关系在黄油上真正的连接起来;毕竟黄油想做的,不只是图片工具,而是一个社交平台。

最初,创始人斯日最初将黄油的基调定位为文艺小清新,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优质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再逐渐发展的过程中,这种"功能"的界限消失了。黄油上的照片不再拘泥于风格的限制,但能展现出来的都是最"优质"的用户生产内容。对于内容,斯日表示:"黄油相机其实不生产内容,我们做的只是提供更多的好东西,用户才是社交里真正的核心".

目前,黄油相机的主要用户群体是90后,更集中的在95后到00后。斯日表示,"这一代人的攀比消费已经从物质时代过度到精神时代"。所以说图片背后在在加深一层文字的再创作,成为黄油的切入点。而这种认知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自2014年12月上线以来至今,现已有注册用户1800多万,日活突破100万,月活突破400万。

而拥有着如此量级和粘性用户背后的运营团队只有三个人。虽然每天都有线上活动,但这些都是基于算法的筛选来完成运营前期的巨大工作量,而文字+图片的模式在这里有显现了另一个优势:降低了运营成本,因为文字是可检索的,而图片不能。

"挖掘好东西是黄油相机核心的调性,把对"美"的挖掘作为黄油的责任感也是黄油相机能够获取一批高度粘性用户的重要原因。黄油相机虽然不做内容的生产,但他们与全球优秀的、甚至有些不为人知的插画师合作,绘制贴图;并买断版权;同时,团队花费两年设计的字体也都会与下个月上线。之所以一直专注"挖掘好东西",除了责任感之外,旨在培养用户的审美习惯和付费消费能力。而支付方式的兴起也为付费打下了更好的渠道。以创始人的观点来说,黄油虽然不是最早进入这个行业的,但它选了一个好时机。

此外,黄油相机于去年年底开通了会员付费业务,目前付费会员已达10万人次,结合在线商城的收入(据创始人透露,目前营业额已达200万);黄油相机已能实现盈利。但比起能赚钱来说,更另创始人斯日感到兴奋地是"黄油相机"的价值体系得到了用户的认可。从目前APP数据来看,虽然用户的粘度是变动的,但却在时间变量的累积下向深度体验靠拢。另外,黄油相机在今年1月的版本中上线了"视频功能",比起一系列短视频内容生产商,黄油的视频功能主要偏记录,与表情包等一样,还是跟着用户步伐走的产品。

此轮融资主要会用于技术人才的招聘,进一步进行算法的优化;同时对滤镜的开发会进入新的阶段。在市场上,作为新的增长点,广告业务的拓展也会加快脚步(此前已经与雀巢等公司有过合作业务)。

在未来的布局上,斯日表示,”黄油相机会继续围绕 '摄像头'+'多元化' 的两条支柱来布局。”接下来,也会有系列大动作的出现。以我看来,黄油想要做大,能切入的角度还挺多;可以结合B端做旅游业务;也可以结合AI开发智能硬件,或者出一款”黄油相机" ,我还是挺想买一台试试的。

团队方面,创始人斯日曾是独立开发者,在创业之前,就开发过十几款图片应用在APP STORE上付费下载,最出名的有"爱心马赛克"。在最赚钱的时候,每年都需要向别人借外汇储备来用;也积累了图片工具丰富的经验。随后在咨询公司的工作经历激发着斯日想去尝试一下自己的执行力,反正计划书已有,箭在弦上,只差最后一击。所以在图片应用一片红海之时,斯日还是选择了一个更垂直的"文字"+"图片"的口进入市场,是因为相信自己的执行力。而联合创始人CTO曾在汤臣路透任职,做媒体分发工作。目前团队有24人,计划扩充到40人左右。

融资方面,黄油相机2014年获得过 Infinity Venture Partners 以及 九合创投的260万元天使轮融资;2015年9月获得过红杉资本中国领头的280万美元的A轮融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