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没有契约精神吗?其实有过,还有契约之神|文史宴

中国古代没有契约精神吗?其实有过,还有契约之神|文史宴

有很多人说中国人缺乏契约精神,难道中国古代真的没有契约论思想吗?非也。

毋庸置疑,中国上古时代即有契约,这一点已被周代大量的考古发现所证明。 但是,如果要保证契约之效力,乃至于诞生出一种成体系的契约论思想,那么契约就必须具有一种神圣性。

在西方,如原始伊朗-印欧语族群中,密特拉 (后来的波斯太阳神,也可能是弥赛亚、弥勒佛的前身)的最初神格就是契约之神。在《圣经》中,契约被反复强调,如亚伯拉罕和上帝的割礼之约:“你和你的后裔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约……你们都要受割礼,这是我们立约的证据”。 《旧约》《新约》本身就可以看做是上帝与人类的两次契约。那么,中国古代的契约,也有这种原始的神圣性吗?

答案是肯定的。 春秋时期广泛施行的一种契约形式,称为“盟”。盟,上面是日月神明,下面是盛血之皿,杀牲歃血、告誓神明是为“盟”,仪式的神圣性毋庸置疑。

以血为盟的意义,在于使盟者依靠血液达成一种亲缘关系,这一切都在神明的见证下进行,如《左传.襄公十一年》记载,亳之盟誓仪式上,所昭告的神灵有“司慎、司盟,名山、名川,群神、群祀, 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国之祖” (关于“盟”在具体仪式、场所上所表现出来的神圣性,可以参见吕静《春秋时期盟誓研究》一书的详细研究)。

而如果不遵守契约,则会被神明严厉地惩罚,这点在盟誓的誓词中都有着固定的格式,如所谓“ 有渝此盟,明神殛之”等等。

侯马盟书

上列神明中, 我们可以指出,“司慎、司盟”就是专门的契约神,杜预注解为“二司,天神也”,也即《仪礼》所说的“方明”,贾公彥进一步说“司慎,司不敬者。司盟,司察盟者,是为為天之司盟也”。

此外,《说文解字》又说:“《周礼》曰:“国有疑则盟。”诸侯再相与会,十二岁一盟,北面诏天之司愼司命。” 则司命也可能是管理契约的神灵。

到汉代人们把这样的仪式用于封禅之中,而这也可以视作是一种与天的契约(灵契),如《东观汉纪.郊祀志》中太尉赵憙上言曰:“自古帝王,每世之隆,未尝不封禅…宜登封岱宗,正三雍之礼,以明灵契,望秩群神,以承天心也。”

展开全文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 商人的祖先神“契”(《礼记.祭法》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国语.鲁语上》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可能是“契约”的发明者和守护神。现代汉语“契约”一词,先秦称为“约契” (如《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先有“约”再有“契”。

《说文解字》云:“约,缠束也。从糸勺声。”约,实际就是结绳记事,是契约最古老的形式。《说文解字》又云:“契:大约也。从大从㓞。《易》曰:后代圣人易之以书契。”将约定的内容以文字形式写下来,即为“书契”。

由此可见,契是约的发展形式(“大约也”)。《说文》引用《易经》的这句话,原句为“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由结绳的“约”,变为书写的“契”,一目了然。

书契的发明者一般被认为是黄帝之臣“仓颉”,如《说文解字.序》所说:“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很多学者(如陈梦家、郭沫若等)认为,“仓颉”就是“商契”。根据《尔雅.释鸟》“仓庚,商庚”可知,仓、商二字通假,而颉(*ɡʰiet)、契(*kʰiad)二字古音亦相近 [ Bernhard Karlgren, Grammata Serica Recensa (Stockholm: 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 Bulletin No. 29, 1957). ]。

中国上古部落的祖先神,多以其族的发明为名,如燧人出火、有巢居巢、后稷种稷等等, 所以“商契”是“契”的发明者,也是合乎逻辑的。

后来契作为司徒,教授五伦,其中之一便为“信”,也即《荀子.君道》所谓“合符节,别契券者,所以为信也”。故而商人的祖先神“契”很可能是“契”的发明者和守护神。

契子为“昭明”,字面意为“昭示神明”或“昭若神明”,他本身也可能是与契约相关的神。由上述可见,中国古代当然是有契约神的,故而也可以守护契约的原始神圣性,这是契约诞生的根本。

欢迎参加征文大赛!奖金多多!

文史宴“纪念金庸”征文大奖赛,诚邀各位读者参加!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丹尼斯·博格坎普
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

丹尼斯·博格坎普

📅 08-18 👁️ 1673
黄喜灿进球
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

黄喜灿进球

📅 08-16 👁️ 8298
原始传奇宠物攻略
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

原始传奇宠物攻略

📅 08-29 👁️ 9074